LTE网规网优FAQ_功控ICIC篇

内容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01-14 07:02:36浏览:3189

6.1 LTE功率控制的作用和目的
   简单来讲,功率控制就是在一定范围内,用无线方式来改变UE或者eNodeB的传输功率,用于补偿信道
的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并抑制小区间干扰。
   其主要作用和目的如下所述:
(1)保证业务质量
     功率控制通过调整发射功率,使业务质量刚好满足BLER(Block Error Rate)要求,避免功率浪费

(2)降低干扰
     LTE干扰主要来自邻区,功率控制可减少对邻区的干扰。
(3)降低能耗
     上行功率控制减少UE电源消耗,下行功率控制减少eNodeB电源消耗。
(4)提升覆盖与容量
     下行功率控制为不同UE分配不同功率来满足系统覆盖要求,扩展小区覆盖范围;另外,通过最小化
分配在每个UE上的发射功率使其刚好满足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要求,提
高系统容量。由于对邻区的干扰主要来自边缘用户,上行功率控制采用路损补偿FPC(Fraction Power 
Compensate)降低对邻区干扰,提升网络容量。

6.2 从范围来看,LTE的功控可以分为小区间功控和小区内功控。
    从范围来看,LTE的功控可以分为上行功控和下行功控。其中上行功率控制用于上行物理信号和信道
的功率,包括:
(1)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2)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3)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4)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而下面功率控制则用于下行物理信号和信道的功率,包括:
(1)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
(2)Synchronization Signal
(3)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4)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
(5)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6)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7)PHICH(Physical HARQ Indication Channel)

6.3 简述LTE上行PUSCH功率控制实现机制
    PUSCH功控可以降低对邻区的干扰和提高小区吞吐量,保证小区边缘用户的速率。
    每个UE的PUSCH发射功率计算公式如下:

    第i个上行子帧
    
         :UE最大发射功率
      :调度器分配给PUSCH的RB个数,即第i个上行子帧的PUSCH传输带宽
       :PUSCH参考TF格式,eNB所期望的目标信号功率
       α(j):功率补偿因子
       PL:UE估计的下行路径损耗,通过RSRP测量值和Cell-specific RS发射功率获得

         :为不同的MCS格式相对于参考MCS格式的功率偏置值

       f(i):为UE的PUSCH发射功率的调整量,由PDCCH中的TPC信息映射获得。

      :由eNodeB决定,体现了达到PUSCH解调性能要求时,eNodeB期望的接收功率水平。


(1)PUSCH初始功率设置
     在UE接入或切入新小区之初,功率控制算法所需的各个测量量可能尚未准备好,这时根据为小区配
置的标称功率       设置PUSCH发射功率,以保证小区边缘用户成功接入小区。
(2)PUSCH功率调整
     在业务的持续过程中,需要跟踪大尺度衰落(路径损耗、阴影衰落),并周期性地动态调整发射功
率,以满足信道质量的要求,这就是PUSCH功率调整目的。
     基于PUSCH上所承载的业务类型不同,PUSCH上的调度方式分为半静态调度和动态调度。针对这两种
调度方式,PUSCH功率调整采用不同策略。
     动态调度下的SINR_target调整与半静态调度下的IBLER_target调整请参考协议[TS36.213]或《功
率控制特性参数描述》



6.4 PRACH功控机制的简要描述
    PRACH的发射功率计算公式如下:

         UE最大发射功率
         表示当PRACH前格式为0时,在满足前导检测性能时,eNodeB所期望的目标功率水平。
        PL: UE估计的下行路径损耗,通过RSRP测量值和Cell-specific RS发射功率获得。
         表示当前配置的前导格式基于前导格式之间的功率偏置值。
         表示UE在随机接入过程成功结束之前发送前导的总次数,不能超过最大前导发送次数。
         表示前导功率攀升步长。
         基本过程:
         eNodeB设置初始值前导的期望接收功率,UE根据RS功率计算路损PL,eNodeB通过系统消息将   

      、       下发到UE,UE根据这消息以及PL计算得到随机接入前导发射功率,如果前一个RA过程,UE没有获得RA相应,则增加一个步长,抬升PRACH功率。

    
6.5 LTE SRS时如何实现功率控制的
    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用于上行信道估计和上行定时。SRS功率控制目的时提高上行信
道估计和上行定时的精度。
    开环功控:SRS开环参数的设置,等同于PUSCH功控(针对动态调度);  
    内环功控:SRS闭环命令依赖PUSCH,Sounding RS本身并没有特殊处理;
    发射功率:根据Sounding RS相对于PUSCH的功率偏置值和PUSCH的参数设置SRS发射功率(用于
eNodeB测量SINR)
    SRS功率计算公式:


          UE最大发射功率
          表示SRS传输带宽
          SRS相对于PUSCH的功率偏置。根据MCS格式差异对UE发射功率的影响。
          为PUSCH动态调整时的对应值
     α(j):功率补偿因子
     PL:UE估计的下行路径损耗,通过RSRP测量值和Cell-specific RS发射功率获得
     f(i):为UE的PUSCH发射功率的调整量,由PDCCH中的TPC信息映射获得


6.6 下行物理信道的功控概念澄清
(1)下行功率设置
      对于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Synchronization Signal、PBCH、PCFICH以及承载小区
公共信息的PDCCH、PDSCH,其发射功率需保证小区的下行覆盖,采用固定功率设置。
(2)下行功率控制
     对于PHICH以及承载UE专用信息的PDCCH、PDSCH等信道,其功率控制要在满足用户的QoS同时,降低
干扰、增加小区容量和覆盖,采用动态功率控制。
     

6.7 在PHICH/PDCCH上如何进行功控
    PDCCH的发射功率由参考DCI格式的发射功率和传输格式的偏置值组成,对不同类型的PDCCH分别设置
功率(将PDCCH分为三类:上行授权、下行调度和TPC联合编码)。
    PDCCH/PHICH的功控:
    开环功控:初始设置PDCCH/PHICH发射功率
    内环功控:根据CQI闭环调整功率,适应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的变化
    外环功控:由PDCCH BLER/PHICH BER测量值,对SINR目标值进行调整
    如下图所示:

4G网络优化
 
6.8 PDSCH 如何实现功率控制
    由于PDSCH使用AMC和HARQ,对于PDSCH的功控协议不强制要求,PDSCH功控主要作用是与ICIC结合改
善小区边缘用户数据速率,提高小区覆盖。
    PDSCH功率控制分为针对动态调度的功率控制和针对半静态调度的功率控制。对采用动态调度的非
VolP业务和混合业务进行功率控制(均匀/非均匀)或设置两档功率(结合ICIC);对采用半静态调度的
VolP业务进行闭环功率控制。
(1)动态调度PDSCH
    a.对动态调度的功率控制
      PDSCH功率(P_A)初始设置(用户QoS以及功率利用率与资源利用率平衡准则);PDSCH功率(P_A
)调整(根据新的参考信号SINR得出新的功率利用率)。
    b.IBLER目标值调整
      对不同的小区干扰情况设置不同的IBLER目标值,最大化小区吞吐率。
    c.HARQ最大发送次数调整
      通过调整最大重传次数,保证业务的RBLER满足要求。
(2)半静态调度PDSCH
    半静态调度下,用户的PDSCH所占RB资源相对固定,MCS也相对固定。eNodeB根据数据报的IBLER
(Initial Block Error Rate)测量值和IBLER Target间的差异,周期性调整PDSCH发射功率,以满足
IBLER Target要求。如果IBLER测量值小于IBLER Target,减小发射功率,反之,增大发射功率。

 
6.9 什么是ICIC?它有什么作用?
    ICIC就是Inter 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的首字母缩写。
    LTE每个小区使用全带宽,相互间存在干扰,尤其在小区边缘地带,小区干扰成为影响LTE系统性能
的主要因素之一。
    ICIC是一种与调度、功率控制技术紧密结合来降低小区间干扰的技术,作用于MAC层。eNodeB对中心
用户(CCU:Cell Center User)或者小区边缘用户(CEU:Cell Edge User)时频资源和功率资源的分
配加以限制,把对邻区干扰较大的小区边缘用户,到降低相邻小区间的干扰,提高小区边缘用户的吞吐率
和增强系统覆盖能力的目的。

6.10 ICIC中的几个相关概念介绍
(1)CCU和CEU
     ICIC实现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确定用户类型,即CCU(Cell Center User)和CEU(Cell Edge User)
。在LTE系统中,处在小区中心的用户一般无线环境较好,受到干扰较小而无需进行干扰协调,这些用户
成为CCU。而处于小区边缘的用户受到邻区的干扰较严重,需采取一定的手段抑制干扰,这些用户成为
CEU。
(2)中心频带和边缘频带
     LTE小区下行系统频带全部作为ICIC工作频带,上行系统频带分为ICIC工作频带和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频带。ICIC工作频带分为中心频带和边缘频带。其中边缘频带主要分配给CEU
使用,中心频带主要分配给CCU使用,当边缘频带还有剩余时,可以把剩余的边缘频带资源分配给CCU,
反之亦然。
(3)时域协调就是指同站小区之间,由于时间同步,可以在奇偶帧分别调度,达到干扰协调目的;频域
协调将频带分为三份,每个小区使用其中一份作为其边缘用户频带,相邻小区使用不同的模式,故相邻
小区的边缘用户由于使用不同的频率资源,避免了彼此之间的干扰。
(4)同站邻区和异站邻区。下行ICIC中,小区间的干扰来源是基站,即不管小区边缘是否有CEU,干扰
均存在。故下行ICIC不区分同站邻区和异站邻区,均采用频域干扰协调。上行ICIC中,小区间的干扰来
源是邻区CEU。当服务小区和邻区边缘同时均有CEU时干扰会较大,没有CEU时干扰较小。在FDD模式下,
由于同站邻区间在时间上时同步的,故对同站邻区除了采用频域干扰协调之外,还可采用同站时域干扰
协调。异站邻区之间由于帧不同步,故只能采用频域干扰协调。TDD模式下,由于是时分双工,因此同站
干扰协调也不适合采用时域协调。
(5)基于RSRP测量的ICIC A3事件
     在下行和上行ICIC中,都采用基于A3事件上报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测量报
告来确定UE是否处于服务小区边缘范围之内。ICIC A3事件的定义公式如下:
     进入条件:Mn+Ofn+Ocn-Hys>Ms+Ofs+Ocs+Off
     离开条件:Mn+Ofn+Ocn-Hys<Ms+Ofs+Ocs+Off
     不等式中涉及到的参数如下:
     Mn:邻区RSRP测量结果。
     Ms:服务小区RSRP测量结果。
     Hys:ICIC A3事件的迟滞参数。
     Ofn:同频测量中邻区的频率偏置。
     Ocn:邻区的小区偏置。
     Ocs:服务小区的小区偏置。
     Off:ICIC A3事件偏移参数。
     当UE满足ICIC A3事件进入条件或离开条件时,都会上报RSRP测量报告。邻区的RSRP测量值满足
ICIC A3事件进入条件,则UE会上报服务小区和邻区的RSRP测量值。邻区的RSRP测量值满足ICIC A3事件
离开条件,则UE只上报服务小区的RSRP测量值。

6.11 上行ICIC有哪些特点?是否有分类?采用了哪些关键技术来实现的?
     上行ICIC分为上行静态ICIC(基本特性)与上行动态ICIC(可选特性)
(1)上行静态ICIC(针对不同eNodeB确定频带划分模式)有以下特点:
   a.边缘频带主要分给CEU,中心频带主要分给CCU;
   b.相邻基站的小区频带划分方式不一样,同一基站内频带划分方式相同
   c.上行静态ICIC对同站邻区采用时域干扰协调,对异站邻区采用频域干扰协调
(2)上行动态ICIC,则有以下特点:
   a.上行动态ICIC算法在上行静态ICIC算法的基础上,对于异站间频域协调增加了自适应边缘频带调整
功能,即可以根据服务小区边缘负荷情况动态调整边缘频道。
(3)上行同站ICIC采用时域协调,不同站采用频域协调
     上行CEU的邻区关系复杂,若由此确定CEU的频带划分,将异致频带划分算法过于复杂,网规配置复
杂,可实现性差。同站小区在时间上是同步的,所以同站采用时域协调方式。
(4)上行ICIC主要关键技术以下几种:
     初始频带划分
     用户类型判定
     邻区列表管理
     OI消息处理
     HII消息处理(仅针对上行动态ICIC)
     边缘频带调整(仅针对上行动态ICIC)
     新增eNodeB边缘频带自适应(仅针对上行动态ICIC)
     关键技术具有介绍请参考《上行干扰特性胶片》或者《干扰协调特性参数描述》

6.12 下行ICIC的主要功能特点?分类?关键技术?
     下行ICIC是通过对LTE下行链路进行频域和功率资源进行分配,把CEU从频域上区分开来,从而达到
消除小区间干扰,提高小区CEU下行吞吐率。   
     与上行不同,下行ICIC只采用频域干扰协调,且不分同站、异站。
     下行ICIC包括下行静态ICIC(基本特性)和下行动态ICIC(可选特性)
(1)下行静态ICIC
     下行静态ICIC通过预先分配边缘频带,把对邻区干扰较大的CEU限制在互相正交的边缘频带上,减
少了邻区干扰。
     关键技术:初始频带划分、用户类型判定  
(2)下行动态ICIC
     下行动态ICIC可以根据服务小区边缘负载的变化,动态调整服务小区边缘频带,调整的结果形成
RNTP消息发送到所有邻区。
     关键技术:初始频带划分、用户类型判定、邻区列表管理、RNTP处理、频带调整

6.13 初始频带划分上,下行静态ICIC与动态ICIC区别
(1)下行频带全部作为下行ICIC工作频带
(2)下行静态ICIC与下行动态ICIC初始频带划分方式不同
   a.下行动态ICIC初始频带划分:
      基站会在服务小区初始化或重配置时把系统频带全部设为中心频带,即边缘频带为,不存在边缘
频带。
   b.下行静态ICIC初始频带划分:
      与上行ICIC以eNodeB为基础划分服务小区的ICIC工作频带不同,下行静态ICIC根据小区进行划分
。在网规过程中,可以根据小区地理位置将小区分为三类,同时,系统的RB也被分为是三个集合,每个
集合RB数约占系统RB总数的1/3,这样每类小区可以使用其中一个RB集合作为该小区的边缘频带。

慧牛科技(www.smartnew.com.cn)致力于搭建通信行业人才输出的桥梁,提供包含4G网络优化、WEB前端开发,嵌入式开发,入职与咨询服务,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